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半阕的博客

天高地迥 觉宇宙之无穷。兴尽悲来,识盈虚之有数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终身忙碌为衣食。一事无成!

【原创】 话说“孤平”  

2012-02-04 08:49:26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“孤平”诗家大忌!看来非常严重的。然而孤仄却非诗家大忌。这是为什么?不好说,只好不说,且说说孤平的概念该如何定义。

就我所翻了不多的有关诗词格律的专著及少数的教材里,对“孤平”这一概念的定义,简单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。一是:在五言律、绝中,每句除韵脚外,只有一个平声字的即为犯“孤平”。    一是:在五言律、绝中,每句一定要有两个相连的平声字,否则即为犯“孤平”。对七言律、绝而言,仅是在五言律、绝的基础上每句前加上两个平仄相反的音节即可以了。对犯诗家之大忌的“孤平”问题而言,这其实并没有发生什么质的变化。因为根据公认的平仄谱来考察,七言律、绝的“一”是不论的,可平可仄。而加上去的两个音节实际跟它犯什么“孤平”或者孤仄似乎并不相干,这里可以不必讨论。

就因为在律诗、绝句中一旦触犯了“孤平”的游戏规则,即沦为诗家大忌,那么严重。并且这一游戏规则于诗界来说,在不知什么时候(大约始于初唐或盛唐或者更早吧)文人们早已形成了共识。为什么一旦犯孤平就成为诗家大忌?而孤仄则不然呢?这其中大约或者竟有什么硬道理?不妨“吾从众”吧。因为书上说的似乎确然也有理据,并且那理据还非常的充分。遗憾的是我虽捉摸了很久,终于还是捉摸不出硬道理来。既然我已与这一“余事”结了不解之缘,只好因势之所然而不得不然也。可是每当无聊或空虚之际总也难免不自觉的还是要对这一“余事”的规则也来捉摸一番。

捉摸的结果,结合对古今大量传世作品的考查,总的认为还是后者对“孤平”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是精确的、符合实际的。即孤平的定义应为:

在五言律诗、绝句中,每句一定要有两个相连的平声字,否则即为“孤平”。

试以“平平平仄仄”的谱式为例来说话:“平平平仄仄”的谱式可以为“仄平平仄仄”、可以拗救为“平平仄平仄”、却绝不能成为“仄平仄平仄”。我推想大约是因为这样一来便犯了“孤平”的诗家大忌吧。因为在这一谱式里除韵脚外虽也有两个平声字,可它却仍然算是触犯了“孤平”的诗家大忌。这也说明了前一定义:五言律、绝中每句除韵脚外,只有一个平声字即为“孤平”的定义是不够精确的,实践中在古今大量的传世作品里也是难以见到的。还反映了另一现象:即“平平平仄仄”的谱式可以拗救为:“平平仄平仄”;而“仄仄仄平平”的谱式却不可以拗救为“仄仄平仄平”。(偶而的孤证不足为凭)为什么?这其中究竟有没有什么硬道理?不好说。我大胆的推想,这大约就是由于为了避免犯诗家之大忌的“孤平”规则所致。同好们不妨在这一现象上也捉摸捉摸,看是否从中能悟出一点什么道理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

 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14)| 评论(69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