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半阕的博客

天高地迥 觉宇宙之无穷。兴尽悲来,识盈虚之有数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终身忙碌为衣食。一事无成!

格律的发展定型(下)——登峰造极的唐诗平仄谱  

2011-03-06 16:28:58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格律的发展定型(下)——登峰造极的唐诗平仄谱

韵是一开始就有的。现在专门来谈谈“声”的问题。由唐初形成的格律诗的标准平仄谱,已经历了一千多年,迄今没有被动摇和改变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大奇迹。这并不是偶然的。其原理是根据双音节平仄相间,以形成声调和缓而均匀地起伏的节奏。这种设想,对于唐以前盛行过的四言和六言诗体,是最方便不过的了。例如六言诗的标准句式只有下面二者:

平平——仄仄——平平      仄仄——平平——仄仄

如果承认“声调必须起伏”这一原则的话,关键是是否选择“二”音节起伏的问题。由于中国语言中最常用的是二字辞藻,因此,二字音节应该是首选的。

但后来又出现了五言和七言,在句尾要增加一个平声或仄声字,成为三字尾。在三字尾中,仄声字可以加在尾部音节“平平”的后面或前面,平声字可以加在尾部音节“仄仄”的后面或前面。于是形成了七言的四个句式:

平平——仄仄——平平——仄(平起仄收式)

平平——仄仄——仄——平平(平起平收式)

仄仄——平平——仄仄——平(仄起平收式)

仄仄——平平——平——仄仄(仄起仄收式)

格律诗中每两句组成一“联”,联众的两句,必须平仄相对(前面四个字平仄相反)。前后两联的相邻句,必须平仄相粘(前面四个字平仄相同)。这就是所谓的“对粘”规则。之所以这样规定,是避免联中两句和相邻两联的平仄规律相“雷同”的毛病,而保持形式内容的不断变化则是诗词写作中普遍的规则。

一首七言绝句如果采用平起仄收的句式,根据上述的“对粘”规则,依次选择相应的句式,即可形成一首绝句的标准平仄谱。再根据五言和七言,绝句和律诗,平韵和仄韵,首句平起或仄起,首句是否入韵共五种情况,可推演出三十二(2的5次方)套不同的标准平仄谱。当然,所有答案都是唯一的。可见这一整套的平仄谱,可说是:理论明确、推演严密,真是无懈可击。当然,也就没有办法再变更了。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原因。

我们认为它只是可能的方案之一,但不能否认它是比较好的或者可能是最好的方案。因为这一套平仄谱,它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是“声义合拍”,即是把各诗句中的“意义流程”和“声音流程”完全统一起来,成为一首感情和音乐完全和谐的歌。

例如:杜甫《武侯庙》:(武侯是诸葛亮)

古庙——丹青——落,空山——草木——长。犹闻——辞——后主,不复——卧——南阳。

仄仄——平平——仄,平平——仄仄——平。平平——平——仄仄,仄仄——仄——平平。

上行按辞藻分隔,是意义流程;下行按平仄分隔,是声音流程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10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